堅持以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范
-
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贊,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 (2017年1月17日), 《習近平談“一帶一路”》,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58-159頁 -
一九七一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并重返位于日內瓦的國際機構后,深入參與和平、安全、發展、人權、社會等各領域治理,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中國和各國人民通過長期探索特別是在日內瓦的多邊外交實踐,倡導了主權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理念和原則。這些既體現了日內瓦多邊主義精神的內涵,也是中國外交的傳統。
《深化務實合作,共謀和平發展》 (2017年1月13日), 《人民日報》2017年1月14日 -
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
《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 (2016年12月31日), 《人民日報》2017年1月1日 -
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和”的民族基因從未變異,“和”的文化源遠流長。早在二千四百多年前,中國古人就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和平的愿望扎根于中國人心中,融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近代中國遭遇了一個多世紀的動蕩和戰火,人民經歷了深重苦難。中國人民熱愛并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中國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中國成長將壯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力量。
《共同譜寫中越友好新篇章》 (2015年11月6日), 《人民日報》2015年11月7日 -
新形勢下,萬隆精神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我們要大力弘揚萬隆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亞非人民及其他地區人民。
《弘揚萬隆精神,推進合作共贏》 (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18頁 -
六十年前,亞非二十九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出席了萬隆會議,形成了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促進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加速了全球殖民體系瓦解的歷史進程。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為推動國際關系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為推動亞非合作、南南合作,為促進南北合作,發揮了重大歷史性作用。因此,萬隆會議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的一個里程碑。
《弘揚萬隆精神,推進合作共贏》 (2015年4月22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17-218頁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主動謀劃,努力進取,對外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我們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積極推動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注重闡述中國夢的世界意義,豐富和平發展戰略思想,強調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提出和貫徹正確義利觀,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提出和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真實親誠的對非工作方針。
《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 (2014年11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98頁 -
要了解今天的中國、預測明天的中國,必須了解中國的過去,了解中國的文化。當代中國人的思維,中國政府的治國方略,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珍視國家獨立、統一和尊嚴。中國政府必須順乎民意,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時的談話(2014年11月11日), 《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2日 -
六十五年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始終站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身體力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不僅極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為促進世界力量平衡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 (2014年9月30日),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頁 -
中國外交有原則、重情誼、講道義、謀公正。
《新起點,新愿景,新動力》 (2014年7月15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44頁 -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痹趪H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中華民族歷來主張“君子義以為質”,強調“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共創中韓合作未來,同襄亞洲振興繁榮》(2014年7月4日), 《人民日報》2014年7月5日 -
中國將始終做一個虛心學習的國家。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中國雖然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但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中國人民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感到自豪,但不會驕傲自滿、止步不前,而是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以開放包容心態虛心傾聽世界的聲音。中國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護文明多樣性,積極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中國將繼續向世界學習、向各國人民學習,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動中國和世界發展得更好。
《共創中韓合作未來,同襄亞洲振興繁榮》(2014年7月4日), 《人民日報》2014年7月5日 -
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載入了中國憲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國是當代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34頁 -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精辟體現了新型國際關系的本質特征,是一個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適用于各種社會制度、發展水平、體量規模國家之間的關系。一九五五年,萬隆會議通過的十項原則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興起的不結盟運動把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原則。一九七〇年和一九七四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當今世界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國際文件所采納,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同和遵守。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9頁 -
六十年來,歷經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9頁 -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所以在亞洲誕生,是因為它傳承了亞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傳統。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兼愛非攻”等理念。印度、緬甸等亞洲國家人民也歷來崇尚仁愛、慈善、和平等價值觀。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用詩歌的語言寫道:“你以為用戰爭可以獲取友誼?春天就會從眼前姍姍而去?!本挼槿嗣窠⒘撕推剿脕砥矶\世界和平。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128頁 -
今天,我們共同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六十周年,就是要探討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弘揚這五項原則,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共同建設合作共贏的美好世界。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頁 -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中印、中緬分別發表聯合聲明,確認這五項原則將在相互關系以及各自國家同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予以適用。這是國際關系史上的重大創舉,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7頁 -
六十年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興起的非殖民化運動中,亞非拉民族獨立解放事業蓬勃發展,新生的國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國際關系。中國、印度、緬甸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共同倡導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 (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126-127頁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边@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國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作貢獻。隨著中國不斷發展,中國已經并將繼續盡己所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追求幸福、奉獻世界的夢》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85頁 -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立國的重要原則。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和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國情與使命,決定了我們只能走自己的路。
《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頁 -
獨立自主是我們黨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頁 -
要推進外交工作改革創新,加強外交活動的策劃設計,力求取得最大效果。要做好外交工作的統籌兼顧,組織和協調好方方面面,注意發揮各自優勢,把外交工作辦得更好。
《堅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2013年10月24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67-68頁 -
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的答問(2013年3月19日),《人民日報》2013年3月20日 -
中華文明歷來主張天下大同、協和萬邦。
《開放合作,命運與共》(2019年11月5日),《人民日報》2019年11月6日 -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迎的是五洲客,計的是天下利,順應的是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設宴歡迎出席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各國貴賓時的致辭(2019年11月4日),《人民日報》2019年11月5日 -
中國在國際上磊落坦蕩。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
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的談話(2019年4月26日),《人民日報》2019年4月27日 -
我提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目的是對當今世界存在的問題給出中國方案,這同64年前中印尼共同倡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一脈相承。
在會見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卡拉時的談話(2019年4月25日),《人民日報》2019年4月26日 -
對人類長遠未來,各國都承擔著一份責任。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但我們不回避應盡的國際責任。中國謀求合作共贏,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共同進步。中國始終奉行正確義利觀,在自身還很貧窮的時候就給予了非洲國家無私幫助。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就是為了與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在會見“元老會”代表團時的談話(2019年4月1日),《人民日報》2019年4月2日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實踐中,我們積累了有益經驗和深刻體會,對外工作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戰略自信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布局,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持合作共贏和義利相兼,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37-538頁 -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這種“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處。“上海精神”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強調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認同和支持。
《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辭》(2018年6月9日),《人民日報》2018年6月10日 -
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走來、依靠人民發展壯大,歷來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不僅對中國人民有著深厚情懷,而且對世界各國人民有著深厚情懷,不僅愿意為中國人民造福,也愿意為世界各國人民造福。
《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114頁